程开甲,唯一一位集满中国六大荣誉的科学家

历史记忆 admin 2024-07-03 14:04 1120 0

     他是唯一一位集满中国六大荣誉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获得者、“改革先锋”称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这六个荣誉称号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六大顶级荣誉,但凡拥有一个荣誉称号都表示其对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他却整整集齐了这六个荣誉。他,就是一生为国铸甲的程开甲院士。

     程开甲(191883-20181117),男,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

       程开甲出生于1918年出生于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祖辈早年从徽州到江苏吴江的盛泽经商,祖父去世后家境败落。他有6个姐姐,他是七弟。爷爷希望他未来能中个状元,独占鳌头,所以给他取名为开甲。从日后的成就看,他超额完成了爷爷给他的任务。

从小程开甲的学习成绩就非常突出,教育家顾惠人曾经多次称赞他的对学习的态度。193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录取,最终因为浙江大学对于优秀考生有奖学金奖励,所以程开甲最终选择了浙江大学。

毕业后,程开甲留在了浙江大学物理系担任助教,从此开始专门研究相对论和核物理。在此期间程开甲在学术上颇有成就,他的研究成果曾在《剑桥哲学杂志》上发表。

1944年,程开甲完成了题目为《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一论文,深得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赏识,但是因为狄拉克对论文的内容并不认同,所以最终没有被发表。然而,1979年,一个外国学者经过研究,得出了与程开甲相同结论,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1945年,在李约瑟先生的推荐下,程开甲获得了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并在第二年前往了爱丁堡大学进行学习。

在爱丁堡大学物理系留学期间,程开甲的导师是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马克斯·玻恩教授,当时这个异常勤奋的黄种人小伙子非常得到玻恩教授的赏识,于是玻恩成为了程开甲的伯乐,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爱徒进行分享。虽说导师非常器重他,但是程开甲等华人在英国的生活并不愉快。由于当时的中国羸弱不堪,华人在国外十分不受待见。甚至有一次,他和几个留学生去海边游泳,几个英国人居然阴阳怪气地在旁边念叨,“这群中国人把我们的海水搞脏了。”

听到这样的话,程开甲很不是滋味,但是寄人篱下,只能忍气吞声。但是他的心里早就有了用知识改变中国的念头。经过自己的努力,程开甲不仅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还获得了哲学的博士学位。

19494月,程开甲在苏格兰出差时,看见新闻里播出的解放军在长江上胖揍英国紫石英号军舰的消息,顿觉出了胸中的一口恶气,他觉得祖国终于强大起来了。所以新中国一成立,他就不顾导师玻恩的一再挽留,毅然于19508月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中国的科学事业。

朝鲜战争时,麦克阿瑟和杜鲁门可是先后用原子弹威胁过我国,憋了一肚子火的毛主席和老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力主我国发展自己的核武器。1950年代,苏联为了拉拢我国成为其附庸,向我国提供了一些核武器研究的资料和材料但是苏联对我国的态度也越来越不好,最后干脆撤走了所有的专家,这让我国核武器发展一下陷入了停滞状态。但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不靠天,不靠地,只会靠自己!

1960年,南京大学校长突然给了程老一张中央调令。一头雾水的程老来到北京后才知道自己被中央调入核武器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主要负责方向大概就是原子弹起爆和爆炸威力。从此,国内外物理学界再无程开甲。

19641016日,伴随着一声惊天巨响,一朵蘑菇云在罗布泊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了那声东方巨响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们激动欢呼地拥抱在一起。这其中,就有他的身影。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程开甲又转移到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的研究,推动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核辐射模拟设施,在材料理论、高功率微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直到2013年,程开甲还在坚持发表论文,同年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完成了祖国交给他的所有任务。

20181117日,程开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程开甲生前曾说: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的看法,我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是我的信念,正因为这样的信念,我才能将全部精力用于我从事的科研事业。

  

奉献、爱国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站起来,不被外敌欺辱,“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前往西北荒漠隐姓埋名20余载,带领我国科研人员完成了几十项核武试验,并建立了大量科学理论,为我国“核”事业发展贡献了毕生心血。他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严谨

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慎,即贻百年之患。举大事必慎其终始,谨慎的人才能稳操胜券。在科学上,“严谨”二字更是重中之重。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程开甲常说:“科学实验就得讲严谨,没有严谨就没有成功。”在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前,程开甲可谓将严谨发挥到极致,哪怕是测试点铺设电缆沟里垫的细沙,都严格要求,不怕麻烦,不怕返工。正如贝弗里奇所说:“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行谨,方能坚其志,高其行。

爱国、科研

1946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他将自己的毕生经历全都放在了国防科学领域,辛勤耕耘,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严谨求实,崇尚科学,无私奉献,勇于登攀,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国防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评论区

分享:

支付宝

微信